院士专家团队
院士人物介绍----何祚庥
  2014-11-20  

个人简介

 

 

何祚庥,男,汉族,1927年生于上海,原籍安徽望江。1947年入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两弹研制参与者之一。 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以及对经济、社会问题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得出的结论使之近来成为“曝光率”颇高的新闻人物。由于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杰出成就,被称为“两栖院士”。

生平履历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80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五批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4年起在北京大学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起在北京大学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他关注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是建国后中国科学方法论研究事业的早期开拓者之一,近十几年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艺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若干理论问题,以及当代经济建设所应关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发表文章,近年来积极站在捍卫科学尊严、揭露和反对伪科学等活动的第一线,并做出重要贡献。

何祚庥还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自然辩证法专家,在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先后发表约300多篇科学论文。在反对伪科学的斗争中,他旗帜鲜明,积极参加了捍卫科学尊严,揭露和反对伪科学等活动,社会影响很大。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何祚庥从事中微子质量问题、中微子震荡问题及双β衰变理论的研究等。

研究领域

何祚庥长期以来从事粒子物理及各种应用性问题的研究。其重要工作有层子模型的研究,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研究,弱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等,先后发表约250 篇科学论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多种奖励。他还曾从事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是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 

近十几年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艺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若干理论问题,以及当代经济建设所应关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发表文章,如倡导磁悬浮列车技术、电动汽车技术、锂离子电池技术等。近年来积极参加捍卫科学尊严,揭露和反对伪科学等活动,并做出重要贡献。最近又关注克隆人研究问题,有较大社会影响。 

何祚庥还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自然辩证法专家,在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先后发表约300 多篇科学论文。在反对“伪科学”的斗争中,他行动积极,揭露和反对“伪科学”等活动,社会影响很大。是反“伪科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何祚庥从事中微子质量问题、中微子震荡问题及双β衰变理论的研究等。

重要论著

何祚庥长期以来从事粒子物理及各种应用性问题的研究。其重要工作有层子模型的研究,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研究,弱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等,先后发表约250篇科学论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多种奖励。

论文

i) Onthedeterminationofneutriomass--Acriticalstatusreport, 112,No.1,Oct.(1984) 

ii) Operatorexpansionmethodandnuclearbeta-betadecay,242No.4-6(1994) 

iii) Searchfornewmassiveparticlesincosmicrays,282,No.1(1997)

著作

《量子复合场论的哲学思考》(1997年)

《从元气说到粒子物理》(1999年)

《我不信邪——何祚庥反伪科学论战集》(1999年)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75076号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