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知识城“中新合璧”走出国际范 “宜业”与“宜居”发展双引擎全力提速

来源:广州日报  2019-07-19

九年沐雨栉风,从一片贫瘠之地到一片创新沃土,中新广州知识城正在变成广州东部产城融合的高地。

18日,2019年湾区青年创新论坛在这里召开,重量级大咖热议其创新发展。它的演变,是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的实验。融入新加坡“花园城市”规划理念,知识城的城市律动走出了自己的节拍——

有一流的国际合作项目,有强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世界级的总部型企业,有无数前来创业就业的海内外人才,更有智慧高效的城市运营模式……知识城的区域吸引力与日俱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这条独特的探索之路正在开花结果。

下一步,知识城将围绕“世界知识城,湾区创新源,国际人才港”,实现经济、人文与生态高度和谐及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城市建设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搭上“轨道上的大湾区”快车

“857交通骨架”拉开发展雄心

规划之初,知识城干净得像一张白纸,从头建设花费甚巨,但也因此充满书画未来的无限可能。以轨道为“媒”,是知识城走出的最重要一步棋。

2017年,知识城第一次与地铁握手。地铁14号线知识城支线开通后,它就告别了孤立功能组团的交通格局,正式通过轨道交通与广州城区连成一体。

交通层面的能级跃升,使它以“先行官”的姿态,打通了与其他区域协同发展之路。近日,广州地铁官方宣布,21号线实现全线长轨贯通,这意味着这条线路正式进入全线开通倒计时阶段。届时,从知识城出发快线5站即可到天河。

今年6月,《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公示,广深之间将再建一条高铁线路,路线或将经过知识城,广深两个机场可能只需要20多分钟即可互达。此外,作为穗莞深城际北延段的新白广城际计划2021年通车,届时从知识城至白云机场将只需10分钟,到深圳机场只需30分钟。这些快速交通走廊一旦建成,知识城将成为广州东部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快速搭上“轨道上的大湾区”快车,未来,知识城的人口流入态势只增不减,对于立体交通的需求极为迫切。为此,这里构建了以8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为主体的“857交通骨架”,通过这一框架,知识城将与广州中心城区以及整个大湾区连成一体。

北连从化清远,西靠白云机场,东触增城惠州,南接大湾区腹地……打开粤港澳大湾区首张标准地图,以知识城为中心,广州东部交通节点呼之欲出,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触手可及。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

打造产城融合的发展样板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知识城正在蜕变成广州东部最耀眼的区域之一。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却又立竿见影,生活在其间的人,有着最为深切的感受。

今年春节,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梁谦举家在知识城过年,无意间给历史写下了生动的一笔——他成为第一个在这里过年的新加坡籍人。

梁谦的工作轨迹与中新两国合作的产业园区息息相关。他曾在新加坡贸工部旗下的国企工作,负责产业新城的规划、设计以及实施,十余年前受委派来到中新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如今带着丰富的履历和经验,他想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再创自己的梦想。

据了解,知识城首个邻里中心——城南邻里中心计划今年建成,超级邻里中心计划于下半年动工,成为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居住区商业中心”,为知识城的市民提供品质生活的服务。

知识城的9年,堪称产城融合的发展样板。

知识城因高新产业而生,知识经济驱动城区的转型升级。高新产业的聚集,营商环境的国际化,又带动创业创新人才的涌入,进而推动城市基础建设的密集式提升。产业来了,人气旺了,科技厂区鳞次栉比,商务大楼拔地而起,现代化小区密集亮相,教育医疗日益国际范,轨道连通大湾区,由此带动知识城格局的全面提升。

明年,知识城将迎来建城10周年。在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的历史性机遇下,知识城将肩负全新使命,再次扬帆起航。

多年锲而不舍引进超级名校

教育医疗走出“国际范”

对于一座新城来说,随着产业聚集、企业入驻、人口聚集,对于教育医疗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吸引国际人才来这里创业生活,除了浓郁的国际化社区气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可以理解为一个软环境。”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陈长新说。

作为国家级的双边合作项目,知识城自诞生之日起,不仅高新产业布局具有“国际范”,就连公共配套设施也都以国际化的水准作为要求,并迅速构建了一流的教育医疗服务体系。

2017年,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宣布在知识城开办境外第一所国际学校,相关新闻立即刷爆朋友圈。作为新加坡最负盛名、培养政治和科技精英的顶尖学府,也是牛津剑桥本土外最大生源地之一,不少家长花重金让孩子到新加坡就读,如今它就在“家门口”,迅速成为知识城招徕国际高端人才的“招牌”。

今年6月,继百济神州、GE、诺诚健华之后,知识城再迎一家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新加坡生物技术巨头特沙公司。据陈长新透露,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国际团队,都习惯于新加坡宜居宜业的工作环境。当得知南洋华侨中学已在开工建设时,团队很是惊讶,落户的决心更强烈了。

今年9月,知识城再有三所公办小学开班迎新。至2020年,知识城再规划建设34所中小学校,包括3所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中学,6所初中,21所小学。知识城在教育领域频频出手,既有传统名校争相涌入,又有新建学校充实基础,再加上国际名校的落地,这里正在实现多元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

教育如此,医疗同样如此。

7月10日,广州国际肿瘤中心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进行回旋加速器吊装,标志着广州肿瘤“神器”质子治疗关键设备开始安装,预计在2020年上半年可以交付临床使用。据投资方之一的河北联合集团董事长韩联合介绍,广州有了肿瘤治疗尖端技术后,患者无需出国,也能在知识城接受治疗,对患者的保护和成本来说都有很大优势。

据了解,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泰和肿瘤医院、皇家丽肿瘤医院等一批先进医疗机构均计划于今年建成,为知识城产业集群与民生配套再添新军。教育民生与经济的互动,也为产城融合提供了新的样本。

守住规划初心高标准建设

守望青山绿水留住“乡愁”

“知识城以‘知识经济’为创新模式,以‘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为主导,以‘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为支撑,是全省经济转型的样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的平台。”在昨天举办的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如是描述他眼中的知识城。

短短9年,知识城的变化举世瞩目。2018年12月,知识城迎来了一位故地重游的老朋友。他在知识城南起步区登高望远,见到当年自己绘下的蓝图一一变成了现实,赞不绝口。

这位老朋友便是年逾八旬的“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知识城建城之初,他参考新加坡先进的规划理念,结合知识城的地理特色,以“产城融合,生态优先”为原则,利用大型绿化带将知识城分割成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在这里再造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秀美精巧。

时光穿梭9年,经过城市建设者的接力精心营造,知识城已经初具规模。波光粼粼的凤凰湖清风扑面,湖的四周环绕着知识产权、创意产业、生物技术等产业基地,穿着工作服的研发人员往来交流,与在绿道中漫行散步的居民擦肩而过。

一幕幕相映成趣的画面映入眼帘:一个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之城,正在崛起。

知识城最为难能可贵的城市品质,是守住了当时的规划初心。无论是100%的绿色建筑建设要求,还是各类管线必须全部进入综合管廊,种种高标准建设的努力,使它在起跑之处便立下了现代化城市样板的标杆。另一方面,它善于吸收、推陈出新,在吸纳新加坡元素的基础上,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新加坡作为热带岛国,降雨量与广州相差无几,在瓢泼大雨中避免城市内涝,就要靠疏导有方的排水系统。但城市不同,地势和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知识城打造“海绵城市”时有一套自己的“招数”。

当年,人工建设凤凰湖的意义不纯是为了打造风景线,知识城群山环绕,汛期遇到暴雨很容易酿成灾情。有了凤凰湖之后,就可以起到调蓄洪水、滞洪削峰的作用。而在建造城市绿化带上,靠近道路的草坪中央微微凹陷、人行道采用透水性强的地砖……每逢雨天,它们如一块块自如呼吸的“海绵”,让知识城时刻保持清爽之感,也延长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在知识城,“留住乡愁”也不只是说说。城市的快速更替很容易降低识别性,知识城在不断提速“三旧”改造中,既要接入现代化城市特性,又要尊重原有山水机理,努力守护城市记忆。

近日,广州面向全国推出首批200个乡村振兴合作项目,其中黄埔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8成,33个项目中有30个就在知识城。这些项目将建音乐文化创新基地、城市微客厅、森林公园……

“以前想都不敢想,乡村变美还变富,希望知识城发展越来越好。”蟹庄村副村长张锡全说,未来,这里将发展出千亩樱花园乡村生态旅游,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也记得住乡愁。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75076号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