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集聚高端人才,加速建设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
日前,2017年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政策宣讲会在穗举行,正式拉开了本年度全市高层次金融人才进行申报的帷幕。
据广州市金融局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修订)》已实施两年,共评出金融领军人才2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124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312名,总奖励资金达4725万元。
这笔钱花出去后,究竟在广州金融市场上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进一步利用奖励人才发挥吸引和示范效应?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多位获奖者发现,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相聚在广州安居乐业,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高管或者是冷门高深专业的专才,他们凝成了一股金融人才的力量,在广州加强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基金证券类机构“招兵买马”忙广州本土创投力量不断壮大助力创新
投资类的金融业正成为海归人才的首选行业,在过去两年毕业的海归中,每10个人就有1人回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相关领域。日前,基于对2015-2016年毕业的48543名海归的调查分析,智联招聘日前发布了《2017海归人才生态报告》,报告显示,海归第一份工作所在行业,金融业(基金、证券、期货、投资)占比最大,为12%。
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2017年春节后求职期广州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则反映出广州市场投资类的金融机构人才需求的紧缺度,“今年春节后至3月,广州地区基金、证券、期货、投资等金融行业成为发布职位数量最多的行业之一。”
今年以来招兵买马忙的,就有本土创投龙头广东中科招商。据公司人力经理范汝贞介绍,过去广东中科招商的投资团队大多是按照行业来分,今年专门设立了按照地域划分的广州团队,主要是为了形成专注本地项目的力量。“近几年我们的用人需求稳中有升,尤其是对具有专业复合背景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
作为2015年广州首批评定的“金融高级管理人才”,中科招商集团联席总裁、广东中科招商首席执行官谢勇正是广东中科招商加大建设本地团队的背后推动者。他告诉记者,“创投首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然后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我认为,广州的创投发展若要完成从量到质的飞跃,标志性的改变是走出了一批扎根本土、可以提供长期投后管理的创投主体。”
事实上,不断缩小投资管理半径,专注于本土项目挖掘,成为了创投降低成本提高成功率的一大趋势。包括广东中科招商、中大创投、IDG资本等私募基金,都已经或正在筹划在广州设立常态化的孵化基地。越来越多的本地项目形成产业链集聚,不仅提高了成功率,还能产生资金、人才、项目等各个方面的吸引力。
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任志宏看来,广州金融业人才机构中,创业投资类人才是需要补上的“短板”,而这也是市金融局印发的《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目录》(简称《目录》)中设有“私募股权(PE)与风险投资(VC)专业人才”分类,同时重视奖励本土创投管理者的原因。
“近些年来看,国内的创新大多始于资本。广州为何没有抓住机遇诞生类似BAT的行业颠覆性企业,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金融资源没有嫁接进来。所以下一轮广州要打造国际创新枢纽,发展聚焦本土的创投至关重要,而企业必然需要人才予以支撑。”任志宏说。
银行业获奖者占比近半国际型人才引领传统行业对接全球市场
根据2015年、2016年的评定结果显示,除了每年1名金融领军人才之外,两年分别有60人、64人获评为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分别有157人、155人获评为金融高级专业人才。按细分行业分布来看,来自银行业的获奖者最多,两年都超过了100人;保险、证券以及包括股权投资的其他行业则各有30人左右获评。
前述市金融局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广州地区银行业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基数最大,所以申报人数和表现优秀者也相对更多。但是,广州与国内其他许多城市不同之处在于,许多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中国总部或核心业务部门都会放在广州,所以获评者中不乏许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经验的金融人才。
今年5月,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2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正式发布。广州首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体系,全球排名第37位,被列入“国际性新兴金融中心”行列,在五大特征指标中,广州在人力资源和金融业发展水平两项优势突出。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主观评价部分,按区域划分,亚太地区的金融专业人士比较看好广州;从行业来看,相对于投行业,从事银行、保险业的受访者给广州的评价更积极。可见,广州的传统金融市场已在全球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两年人才评定名单中,德资保险公司安联财险(中国)共有10名员工“榜上有名”,他们所擅长的业务涉及管理、财务、法律、风控、理赔等方面。作为公司中国总部唯一的精算师梁海健,是2016年广州新引进的“金融高级专业人才”。在今年初的颁奖现场,他告诉记者,自己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笔丰厚奖励,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政策的关注与支持。
梁海健虽是广州人,但随父母移民澳大利亚之后,在国外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现在中国是全球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市场,所以我一定要回来看看,回到家乡才惊奇地发现,广州变化非常大。专业人才目前在广州金融业还是很稀缺的,而引进海外人才的关键,是要快速在企业中建立起团队培养机制,让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留在广州,并且培养出本土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保险市场预计在未来10年内保持每年近14%的增长速度,”安联财险(中国)首席人才官欧阳和平认为,“市场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对人才的需求在急剧增加。新技术如数字化、大数据、无人驾驶等都将为保险市场带来商机。”
高级专业人才导向性明确借助政策“东风”打造广州特色金融品牌
前述市金融局负责人表示,2017年版《目录》中新增了财富管理人才、基金经理人才、金融机构及媒体宣传类人才。股权投资、保险精算、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基金管理、投资银行、知识产权投融资、金融研究等都是广州金融市场亟需的业务,相关领域的人才聚集广州,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及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南沙自贸区、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试点的获批,也凸显了行业研究人才、离岸金融业务人才、航运金融业务人才、绿色金融人才的重要性。
在名单中,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简称“广碳所”)副总裁孟萌所在的机构显得十分特别。据了解,广碳所由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合作共建,正式挂牌成立于2012年9月,是国家级碳交易试点交易所和广东省政府唯一指定的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及交易平台。孟萌是最早从北京调来参与筹建广碳所的一员。
以广碳所为主力军,广东碳市场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中国第一大碳交易市场。孟萌表示,一路成长与探索中,广碳所通过引入华能电力、壳牌旗下的国内外大型碳交易机构参与交易,不断地对市场机制、服务方式进行修正与完善,才能更快地与国际标准对接。
在全国首批设立的五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只有广州在试点操作碳排放权交易,“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相信广碳所与花都进一步紧密合作,让碳金融成为广东试验区一张王牌。”
任志宏也是2016年高级专业人才的行业研究类获得者。据省社科院官网资料介绍,任志宏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曾经在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现哈尔滨金融学院)任教,之后担任过海南建行儋州支行行长,广州化工集团、广州饮食集团独立董事等职位,拥有跨多个行业的从业经验。
“从绝对额来看,广州对于金融各类人才的奖励力度已经超过了上海、深圳等地,可以从中感受到当地政府发展金融业的决心和对人才的渴望。”任志宏提到,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人才高地,但人才外溢效应十分明显。为何金融业人才留不住?他认为,一方面是受本地金融市场规模的限制,另一方面与制度、规范等环境不够成熟有关。
此外,任志宏认为,广州应该加快培养科技金融方面的人才,因为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与金融创新相结合,代表着目前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广州在信息化技术产业有基础,应该发挥好这一优势。
■专家建言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任志宏:广州目前最需要三类人才
进入第三年实施,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评定与奖励的体系日益完善,要求和类别也在不断细化,导向性明确,具有很好的市场指引作用。例如金融领军人才评价参考标准中明确,如果曾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任主要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在国家级重大金融政策规划发挥关键作用的人,可获评价加分。这些都说明广州非常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顶层架构能力的领军人才。
我认为,广州目前的人才结构中最需要三类人:一是创投类人才,有助于发展本土创新创业项目;二是科技金融类人才,例如,据一份业内不完全统计,全国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北京有27家,上海、深圳有10多家,广州却没有一家;三是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经验的人才,金融好比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广州要加强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建设,那么金融人才是基石。
此外,建议将人才评定工作推广至常态化运作。例如,与本地金融机构搭建起人才信息大数据平台,按季度发布广州金融人才紧缺目录和过剩目录,同时,在评定人才之后设立后评价制度,从而放大奖项的社会、经济、影响力等效应。
中创集团董事长舒元:首先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要发展金融人才队伍,首先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要为人才提供发展和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其次,通过人才吸引人才,优秀的人才之间能够对话交流、协同工作、探索研究,才会工作愉快、心情舒畅。第三,才是在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上予以优惠支持,解决后顾之忧。第四,是营造好工作单位的人文环境,在制度和政策上,协调好高级人才与一般人才、现有人才与新引进人才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