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将广州打造成全球企业最佳发展地

新当选的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7-01-11

新当选的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记者会上答记者问。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南方名记

黄颖川工作室出品

主创人员:张西陆 昌道励 黄少宏 黄伟 黄颖川 余秋亮 刘怀宇 谭亦芳

1月10日上午,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政府领导班子,温国辉全票当选新一届广州市市长。会议闭幕后,温国辉出席了记者见面会。

温国辉表示,刚刚闭幕的“两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党代会精神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评价肯定了上一届政府的工作,也分析了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了新一届政府未来五年和2017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对加快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推动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谈广州实力▶▶全球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广州名副其实

记者:近来,网友对国内一线城市的排名比较关注,也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您作为市长,如何评价广州这座城市的实力?广州的优势是什么?您带领的这届广州市政府,将如何推动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

温国辉:去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广州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其中有3个关键词:“重要”、“国家”、“国际性”。这个定位凸显了广州在全国中心城市序列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国家赋予广州参与全球竞合,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任务和职能。

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2016年,广州经济总量达到1.95万亿元,增长8.1%。经济规模是实力和优势表现之一。不过,我更想和大家分享广州其他方面的实力和优势。

首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赋予广州的定位,国家“十三五”规划已把北京、上海、广州明确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球城市中,港口和机场均能进入前二十名的,只有6个城市,如洛杉矶、上海、新加坡等,广州是其中之一。2016年,广州机场吞吐量达5960万人次,全球第16位;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5.4亿吨,全球第6位,集装箱达到1875万标箱,全球第7位。作为全球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广州名副其实。

第二,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拥有“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同时,广州已先后5次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目前在广州投资的世界五百强有288家。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良好,大家熟悉的微信、唯品会,都诞生于广州。

第三,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公元前214年就已建城。两千多年来,广州作为岭南、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其地位从来没有被动摇过和改变过。广州集中了全省三分之二的高校,77%的科研机构,全省绝大多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座的你们,也是全国实力最强的,广州媒体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对此我感到骄傲。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医疗、人才、文化资源是有底蕴和厚度的。

第四,广州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高水平建设“三中心一体系”。去年全市新增高新企业2800多家。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文指出,“广州是创新沃土,已经迅速成为科学家、研究者和产业界共同研发高科技产品与创新的中心”。

第五,社会治理方面,我们通过市民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取得了不少经验。广州的公益慈善,是城市“爱的GDP”,评价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在城市治理、建设、管理等方面,坚持共建共享,让市民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广州的城市运行成本优势突出,尤其是房价和企业运营成本,宜居宜业。去年全市一手房销售均价1.66万元,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的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比全国、全省分别低2.9元和1.9元。

去年底,我看到南方+有一篇报道,用交通、互联网、外贸、金融、房价等五个维度、五个方面的大数据解读广州核心竞争力。我很认真地看完了,资料非常翔实,例子非常生动。这篇报道抓住广州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知识、人才、创新等方面,以大数据的角度对广州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阐述,我非常赞同。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广州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兄弟城市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甚至追赶的好做法、好经验。未来5年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期,本届政府最重要的任务,是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下一步,广州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合作,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全面依法行政,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确保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广州能够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谈治理交通拥堵▶▶审慎研究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

记者:广州将如何缓解交通拥堵?是否会推出机动车“限外”政策?在停车场建设及收费管理方面有哪些新措施?

温国辉: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大家都很关心,也是两会热议的话题。一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治理交通拥堵问题。近年来,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发展、完善交通路网,实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推行差别化停车收费,也包括智能服务。

2016年全年广州晚通勤拥堵指数为7.42,是“中度拥堵”水平。日均拥堵指数5.8,属于“轻度拥堵”水平。与同量级城市比,缓解拥堵成效优于同量级城市的水平。但总的来说,我们缓解拥堵的任务依然比较重。

下一步怎么办?我们将以推进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广州市创建国家级“公交都市”为契机,综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

首先,坚持公交优先的理念,重点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把出租车、水上巴士、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的补充,通过这样的城市共同交通体系推进交通建设。同时,我们要持续地控制车辆运行总量,在持续做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网约车的运行规范和监控。

第二,要坚持“建管结合”。“建”就是下大力气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推动地铁、市政路桥等交通工程,打通交通瓶颈路段,完善道路结构,改善路网微循环。“管”就是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特别是严格执法,把对拥堵点的管理作为重中之重。

第三是“综合治理”。重点推动“五类车”治理,解决大的商圈、专业市场周边交通问题,引导全社会提升绿色出行比例,同时通过教育深化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文明驾驶。

关于“限外”的问题,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我们从来没有说排斥限制广州周边城市正常车辆的出行需求。同时,大家也要考虑到,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城市本身的承载力客观状况,和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发展的客观情况,必须对中小客车总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我们管理和控制的对象是实际在广州使用的外地车牌的车辆,外地车牌本地化是我们下一步要管控的对象。这次“两会”,有政协委员提出了解决方案。下一步,我们希望也有媒体、市民、专家甚至周边城市的方案。我们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审慎研究对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措施。

说到智能停车和收费的问题,广州现有的停车泊位存量加增量,确实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汽车停车需求。汽车的需求,特别是停车位,是固定的,而停车是动态的、运动的,有“潮汐现象”,所以矛盾突出,这点我们要正视。

怎么缓解停车位的矛盾,这次两会大家也了解到,我们准备推进《广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的立法工作,主要在增量和存量上做文章。增量方面,一是明确居住小区、医院等新建停车场配备标准,二是要利用好现有的公园、公共广场、地下空间;三是发挥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建设停车场。存量方面,准备用“互联网+智慧停车场”的技术挖掘存量。

目前全市有1700多个停车位加入了共享使用,接下来,我们要组织车位所有者、车辆所有者、车场管理者和软件技术提供商走到一起,搭建共享平台,让停车资源得到发挥。至于停车费,一句话,用差别化停车收费来调控停车需求,按照“路内高于路外、中心区域高于外围区、拥堵时段高于通行时段”的原则,来优化服务收费标准。

谈“枢纽+”战略▶▶引得288家世界五百强来广州投资发展

记者:广州提出实施“枢纽+”战略,最近举行了很多国际会议、论坛活动,打造高端朋友圈。从这些国际交往中,广州能够学到什么先进的建设经验,对我们的产业、商贸发展有什么益处?

温国辉:近年来,广州着力打造枢纽型网络城市,大力建设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积极构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吸引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在广州举办,既提升广州知名度,展示广州形象,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广州已经和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密切经贸往来,2016年进出口总额达8490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去年全年有1600多家外商企业投资落户在广州,同比增长23%,使用外资近60亿美元,新注册企业12.4万家,我们对外投资是261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是62.12亿美元。目前,已有288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来广州投资发展。在上述1600多家企业里面,像思科智慧城、GE国际生物园、富士康以及一大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新兴项目先后落户广州。

广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迅猛,重点项目包括马来西亚马六甲海洋工业园、沙特吉赞经济城等海外园区,成为广州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

国际交往方面,“一奖一会一节”,即第三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及2016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暨广州国际创新节,一共来了48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城市和国际组织,近千名海内外朋友前来出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汇聚全球700多个城市创新治理案例,为广州及全球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鲜活、可复制的城市智慧经验和启发。现在这个活动已是国际创新城市的最高奖项,利用这个活动,广州也从城市治理这个角度,展示了广州形象,讲好广州故事,跟全球城市分享了广州方案。

我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有一句话,这句话是底气十足,信心满满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使广州努力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谈治水▶▶35条黑臭河涌2017年要全部实现“不黑不臭”

记者:水环境治理是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的工作。广州在河涌治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且力推“河长制”举措。请问目前河涌治理最新成果有哪些,“河长制”落实情况如何,如何发挥媒体的作用?

温国辉:对于河涌治理,市委市政府一直持这样的态度,既打攻坚战,也打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河涌治理、水环境治理方面,我们坚持低调干事,少讲成绩,少讲亮点。

水,我觉得对广州来说特别重要。广州人经常会说“水为财”,有水才有财,水好才是财。对政府部门来说,管好水,用好水,治好水,既是财,更是才。管好水、用好水、治好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最近几年,我们严查控污染源,提升管理效能,加快治理工程进度,注重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包括媒体、公众。去年,就组织清拆广佛跨界河涌区域781个非法养殖场(户),关停重点河涌流域范围内2373家“小散乱”工业企业,完成640项工业污染源清理整顿。

具体到国家挂牌督办的广州市的35条黑臭河涌,现在已经完成6条河涌的整治。包括地铁B涌、地铁C涌、西郊涌、白坭河、田美河、永和河(黄埔段)6条河涌,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另外的黑臭河涌,我们在2017年要全部完成整治,达到国家挂牌整治要求的不黑不臭的标准。

下一步怎么办?就是十个字,也就是综合治理“五管齐下”的措施,即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控源”,即严控工业企业违法排污、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各类污染源。“截污”,即加快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力度。“清淤”,即开展水质养护工作,并建立定期淤泥清理机制。“调水”,即解决现有河涌截污后自净能力不足的问题。“管理”,即进一步理顺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

关于“河长制”落实情况。去年,我们通过学习江浙等地先进经验,出台了《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广州市“河长制”考核办法》《广州市水环境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等系列文件,由点到面、逐级压实治水责任,形成了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失职问责的河长制工作机制和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体系。去年一年对1362条河涌落实河长1938名,开展了2935人次的培训。市、区两级政府与各级河长、责任单位签订了黑臭河涌整治工作任务书。

治水需要全社会参与。下来要专门研究,怎么更好地让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媒体和市民,全过程、全流程参与到水治理的工作中。今年2月底或3月初,我们将开展全市的全面贯彻河长制推进大会,动员并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强力落实。同时开展2016年度河长制年度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将由市政府有关领导约谈相应区政府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严格责任追究,让河长制落地生根见成效。

谈振兴实体经济▶▶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广州有哪些举措?您如何看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

温国辉:有媒体报道,市长的报告中讲实体经济的有1000多字,看到了广州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广州的实体经济发展,关键要提质增效,提高工业高端化发展水平,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主体。

我们的目标既雄心勃勃,但又很具体,这个“小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十三五”期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要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的70%以上。发展先进制造业也有具体抓手,广州有黄埔、南沙、增城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加四个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打造五个汽车零部件基地、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一核五基十镇”和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重点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和机器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狭义来说,实体经济主要指“工农商交建”。广义来说,像文化产业这一类生产出实体产品和服务的,也是在实体经济的范围。虚拟经济作为新业态、新技术,既有引领的方面,更有融合的方面。实体经济与新经济新业态融合在一起,就像装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使传统产业焕发青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二者不是此消彼长、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实虚相长、共同发展的关系。

谈住房保障▶▶今年推新就业无房职工公租房和人才公寓1万套

记者:相对国内城市,广州处于一个温和理性的区间,您怎么看待广州市房地产形势?新的一年,广州在保障居民住房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温国辉:赞同你用“温和理性”形容广州房价,我平时介绍广州房价时,用“务实理性”来形容。广州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态势,得益于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有关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综合施策、分类调控,严格执行限购限贷政策,加大土地供应,加强市场监管。

广州房地产有三个特点:一是市场成交稳中有升,房价没有大起大落。去年一手房成交14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均价在每平米1.66万元,同比上升10.2%,这个涨幅低于一线城市和不少二线城市。去年10月至12月,连续3个月环比房价基本持平,这相当不容易;二是一、二、三级市场均衡发展,住房供应和多层次消费体系逐步完善。二手房成交1153万平方米,租赁市场很活跃,一批租赁企业发展很健康;三是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的区域市场同步发展,市场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去年外围城区一手房交易面积达1164万平方米,占全市一手房交易总量的82%。这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坚决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要求作为基本遵循。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二是持续加大住宅用地供应量,已经供地尽快开发建设。今年新计划安排住宅用地供应565公顷,连续三年(2017至2019年)的土地供应计划全公开,提高市场公开透明度,预计新增商品住宅面积1100万平方米。三是根据广州十一个区的特点,结合房价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让房价有一个梯度,给消费者更多元的选择,让不同消费层次的人在广州都能买得起房;四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提供的力度,这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已经连续八年把这项工作作为民生实事来抓。与往年不同,广州今年计划加大人才住房保障支持力度,推出新就业无房职工公租房和人才公寓,两项加起来1万套,同时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

谈南沙城市副中心建设▶▶发挥自贸区、自创区、国家级新区“三区叠加”优势

记者:南沙是粤港穗港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的重点推进工作是什么?南沙在推进穗港合作、增添人气、与市区快速连接、建设副中心方面有什么规划?

温国辉:跟其他地区比,南沙有不少特殊优势。南沙既是国家级新区,又是国家自贸试验区,还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60平方公里的面积,在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中面积最大,既承担着制度创新和加快发展的重任,又承担着省委、市委把南沙定位为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州城市副中心的重任。

近年来,南沙大胆先行先试,已形成200多项改革创新成果,有85项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13%以上,2016年增速在14%左右,发展成绩令人瞩目。

下一步,要把自贸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叠加。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注重与港澳地区、东南亚地区的合作,更加注重与多边贸易协定国的产业合作,加快发展,切实担当起国家省市赋予的战略使命。

在推进穗港合作、增添人气和与市区快速连接等方面,首先重点推动粤港深度合作。一是确保国家政策落地,如CEPA及补充协议、自贸区负面清单、扩大对港澳服务领域的开放、全面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等;二是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南沙是珠三角城市的几何中心,接下来要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30分钟内快速直达广州中心城区,1小时内直达珠三角主要城市。实现南沙从地理区域中心从交通区域中心转变;三是建设现代产业新高地,高品质的现代滨海城市。

谈高层次人才引进▶▶半年共签发1180张人才绿卡

记者:广州作为特大城市,目前的人口流入情况如何?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将如何引才引智,吸引高层次人才定居?

温国辉:改革开放前期和中期,“孔雀东南飞”,很多人向往广州。作为加速发展中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仍然保持着很强的人口集聚能力,我们用数据说话。

广州的人口呈净增长的态势,常住人口140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70万人,来穗半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500多万人。与2015年比,2016年广州新增户籍人口15.5万人,新增常住人口50万。

至于人口政策,广州聚焦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保障多层次技能人才供给,有序推动来穗人员市民化,通过这三个层次促进人口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

具体来说,一是通过户籍迁入政策引进人才。去年广州共迁入12万人,属于人才入户的有5.7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1万人。二是实施人才绿卡政策。去年下半年,广州才正式推开,报名申请的已有6000多人,去年一共签发了1180张人才绿卡。第三,稳步推进来穗人员市民化,现在已有22500人实现积分入户。

谈穗港合作▶▶鼓励广州企业到穗港澳地区投资

记者: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来,广州与香港取得哪些重要合作成果?下一步合作方向和重点领域有哪些?

温国辉:穗港澳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已形成非常好的合作机制,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在中央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广州和香港两地合作成果丰硕。香港是广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广州第四大贸易伙伴。香港在广州直接投资的企业有1.9万家,实际使用港资接近500亿美元;广州在香港投资的企业有572家,中方协议投资接近100亿美元。2016年前11个月,两地商品的进出口总额达到904亿元。成果是非常大的。

两地在金融和科技合作方面亮点很多,有不少案例。如港资银行在广州设立营业性机构有37家,在穗港资银行总资产600多亿元,贷款达到450亿元,存款达到500亿元。广州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有37家,占广州市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的30%。穗港在南沙自贸区有科技合作平台,也有科技创新机构深度交流活动和粤港暑期实习计划,在这些方面已开展了69项合作,此外还联手打造了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

下一步,将把穗港合作作为广州“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除了已经形成的很好的合作渠道、方式和平台外,合作更要顺应国家的三大战略。一是国家的自贸区战略,在南沙要推进穗港服务的贸易自由化,增强在人才、金融、法律、会展等服务领域的合作。二是“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双向投资,利用港澳地区投资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和企业来完善合作机制,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鼓励广州企业同时也到港澳地区投资。三是泛珠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穗港企业共同在泛珠区域布局投资贸易。

一句话,我们共同努力:穗港澳合作打造全球资源配置重要平台。

●我们将以推进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广州市创建国家级“公交都市”为契机,综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

●广州人经常会说“水为财”,有水才有财,水好才是财。对政府部门来说,管好水,用好水,治好水,既是财,更是才。

●我们坚决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要求作为基本遵循。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二是持续加大住宅用地供应量,已经供地尽快开发建设。

●我们的目标既雄心勃勃,但又很具体,这个“小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

●我们将把穗港合作作为广州“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除了已经形成的很好的合作渠道、方式和平台外,合作更要顺应国家的三大战略。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75076号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