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海归人才“恋上”广州开发区科创高地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6-12-21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努力建设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图为广州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梁文祥 摄

           广州生物岛上的生物实验室。梁文祥 摄

        在21日举行的2016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8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以下简称海交会),又看到了广州开发区归谷科技园负责人范群博士忙碌的身影。

        2010年,时年52岁的范群终于寻得良机,率领几位留学欧美多年的博士团队归国,创办广州市威格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任公司董事长兼CEO。

        其实,在每年的留交会上,广州开发区海归创业者的身影频频都会出现。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已经聚集两院院士34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2人,创新创业“国家队”97人,海外留学人员3000多名。人才吸引度和创新效益均位居广州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州“人才重镇”。

        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广州市唯一入选的尹良红教授来自开发区自主推荐和培养;第五批“珠江人才计划”入围名单上,开发区入选创新创业团队项目5个和领军人才项目1个,所获资助经费超过2亿元,占本批次资助经费的1/3……高层次人才云集为区域发展铆足了后劲。

       作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广东省首批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开发区正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全球高层次人才为支点聚集全国乃至世界的创新资源,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大步向前。

        3000海归在开发区“扎根开花”

        在海聚高分子材料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聚)的展厅里,环保水漆产品涂装而成的样品按金、木、水、火、土进行排列。“我们的水漆,无毒、重防腐、易清洗,还能做成大理石效果。”公司董事长、千人计划专家周治明介绍道。

        2005年,已是世界顶级水性高分子材料权威机构——美国AGUILA公司首席科学家的周治明回到广州创办海聚。

        2010年,周治明将公司迁到了广州开发区。“这里高科技人才更集聚,而且政府提供的服务、政策也很到位,让我们可以专心做研发。”周治明说,目前,周治明团队已研发出4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水性树脂,从而开发了150多种环保水漆系列。

        出于产业和市场的考虑,在美20年的王迪博士早前回到中国,选定广州开发区为其二次创业的起点。今年8月,王迪博士带回一支成员均在美国生活过多年、并有美国大型医疗公司工作经历的团队,创办广州美诺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力国内尚处空白阶段的脑神经医疗设备领域。

        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国内申请6个产品专利,并和天坛医院一起对其研发的脑神经医疗器材进行临床实验,最快将在10个月后,生产出治疗脑血栓的微创手术器材样品。

        事实上,凭借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和科技体系,广州开发区正在成为海归们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已经聚集两院院士34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2人,创新创业“国家队”97人,海外留学人员3000多名。 

        而为了提升对人才吸引力,广州开发区还出台了“1+9”人才政策体系,覆盖创新创业、科技领军、企业骨干、高级管理、风险投资等各类人才,加大了创新创业、研发投入、薪酬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和奖励。同时,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形成了“1+7”科技政策体系,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全过程、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高端平台汇聚 创新成果迅速“孵育”

        去年底落户广州的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在半年多时间里已成立8个研发中心,并以此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斯坦福大学等全球名校的科学家团队、和实生物、毓丰材料、清能光伏……一些带有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人才“基因”的企业在广州开发区乃至珠三角各个新兴领域迅速崛起。

         “我们采取‘1+1’的研发模式,为每一个研发中心搭配一个相应的企业,共同来进行产业化研究,让创新更贴近市场。”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技术创新部部长李启荣表示。

         今年,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成立了投资平台广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让每一项科研创新能无后顾之忧。目前已成功完成8个高科技项目投资,投资总额达4000余万人民币,正在洽谈和调研的有20余项。

         “科研创新本质上是经济活动,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李启荣说,投资公司由研究院全资投入,如果遇到研发中心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还有清华大学的技术力量做保障,甚至已成立十几年的清华深圳研究院一些非常成熟的国际研发平台的技术也可以共享,“创新这件事,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缺一不可。”

       得益于广州开发区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创新需求,目前广州开发区集聚了各类研发机构579家,其中省新型研发机构21个,占广州市(44个)近一半。同时还组建了平板显示产业及技术、基因检测等9个创新联盟,成为全国首个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与国内外75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科技项目合作双向互动机制,与32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研发资源共享机制。

        其实,范群在回国之前,看过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创业环境。“广州从未让我失望,在一线城市中,广州的创业成本是最低的。”    2013年,范群在广州开发区开始筹备归谷科技园,定位为高端标杆型的海外人才孵化器。园区将对项目提供前期孵化,再按照需求转移到其他孵化器中。同时,园区今年将与海交会签订战略合作,把归谷科技园建成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服务于广州开发区乃至广州城市建设的人才战略。

        “园区综合了世界各地创新培育经验。虽然要到2018年才能投入使用,但之前已引进了四五家千人计划企业,目前分散在包括金发科技园等开发区不同的创业大厦中。”范群说,未来,归谷科技园要辟出金融角,引入全国顶尖的风投公司,模仿硅谷的沙丘路打造广州的“风投大街”,让金融机构对园区科技企业投资孵化,此外还将提供包括公关、人才猎头、政策对接等成熟的市场化服务。

        “知产”保护高地让海归“大展拳脚”

       广州雷德生物科技总经理楼建荣博士专注研究精准的免疫诊断药物,目前,已经有两个项目进入临床实验阶段。预计最快明年8月,第一个产品率先登陆欧盟市场,然后是美国和中国。

       这是一款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的药品。“这种病一般要两年后才能诊断出来,被发现的同时患者已备受病痛煎熬。”楼建荣说,药品的最新科技能够体外诊断,从而实现精准医疗,降低患者治疗成本。

       2010年回国走访过全国各大城市,作为科学家的楼建荣最终在2013年把雷德生物科技“安家”在广州开发区。在他看来,开发区的引力不仅是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更重要是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

       今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这是国务院首次批复同意开展知识产权综改试验,意味着广州开发区(知识城)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

       经国务院批复后,广州开发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领域的综合改革,建设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引领型创新驱动发展之城,到2020年探索出一条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全链式”综改新路径,营造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生态系统。 

       只有在“保护好”的基础上,知识产权的“运用”才有价值。开发区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最核心的优势,就是吸引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落户。据统计,在知识产权法院的带动下,广州开发区内引进了围绕知识产权服务的各类机构14家,其中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北京之外设立的首批审协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等。 

        “保姆式”的知识产权服务,全面激活回归人才和创新企业的专利创造,有效带动全区专利数量和质量提升。据统计,1—9月全区专利申请9509件,同比增长64.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807件,同比增长67.7%;专利授权5070件,同比增长35.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37件,同比增长46.8%。

        得益于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探索,汇聚了3000多名海归人才的广州开发区“大展拳脚”时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成长起来的企业面临着‘出海’布局,要避免专利侵权。当初回国选择这里,也是想着国外的成果带回来可以安全‘落地’。”一位从在广州开发区创业的企业家坦言。

        目前,广州开发区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优势企业7家,占广州市的50%,集聚了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广州产权交易所、汇桔网三大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其中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自2015年4月挂牌至今,知识产权项目挂牌量合计达到6781项,总成交金额7000多万元。

        数读开发区亮点

        目前,广州开发区已经聚集两院院士34人

        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2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

        创新创业“国家队”已经达到97人

        开发区还引进了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6个共83人,领军人才7人

        ●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5人,领军人才15人

        ●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66人,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4人

        ●区科技领军人才68人,创新创业“地方队”已经达到140人

        ●人才创新创业推动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和聚集了科技型企业20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19家

        ●上市企业40家,“新三板”挂牌81家企业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

        ●截至当前,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的财政投入累计2亿元,撬动省市资金10多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高达100亿元    全区高层次人才自主创办企业79家    参与企业创新15家

        ●2015年高层次人才企业实现产值317亿元

    35家人才创业企业成长成为瞪羚企业,占全区瞪羚企业总数的1/3强

        ■优化人才政策

        广州开发区成海归创业集聚地

        依托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开发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区领军人才、高管人才、骨干人才、技能人才等专项政策,打造了“高端引领、体系健全”的“人才金字塔”。

       广州开发区200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以最高1500万元的总资助强度面向全球延揽高端领军人才,并根据区域创新发展的需要和国际人才流动形势的变化,不断优化提升领军人才政策内容,目前已经形成了“启动资金+项目资助”“财政资助+风险投资”“项目配套+上级扶持”“贷款贴息+信贷融资”的组合式扶持体系,涵盖人才创业成长全过程,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总资助强度最高达到4580万元。 

       依托支柱产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开发区加快引进和培育骨干人才,并且重点向“瞪羚计划”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省级以上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倾斜,每年资助1000名,每月每人给予薪酬补贴2000元-3000元,着力培养企业的中坚力量。

        围绕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制定了博士后管理办法,在市财政资助之外,开发区对新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区级创新中心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设站资助,博士后在站期间可获得科研启动经费和生活补贴各10万元,博士后研究期满到区内工作可获得15万元的安家费。

        目前,全区博士后设站单位52个。其中,区域性工作站1个、企业工作站17个、分站8个、省创新实践基地16个、市创新实践基地10个,在站博士后45个。2015年,国家人社部和全国博管办通报表扬了广州开发区3个博士后工作站(华博生物、金发科技、省电力设计院),在全市6家受表彰单位中占据“半壁江山”。

        ■海归创富

        智慧微电子创始人李阳:    做全球移动终端射频器的领跑者

        在广州开发区,海归李阳展示他们的“独门武器”:一块掌心大小的微波射频器件。器件看似不起眼,但智能手机要在“地球村”能够畅通漫游就得靠它。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应用市场巨大,到2018年,整个市场将超过30亿部。与此同时,由于射频技术上的限制,智能手机行业一直缺乏可重构、可智能升级平台。

        慧智微电子创始人李阳是清华大学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美国巴布森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具备技术背景,又有商业思维。回国创业前,李阳曾担任多家世界一流射频芯片公司首席工程师。           2011年底,李阳博士回到中国,在广州开发区创办了慧智微电子,团队攻坚克难,最终创造出首个实现可重构多频多模射频前端技术并量产的芯片技术。目前,慧智微电子已经拥有三项授权的美国发明专利,十余项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以及几十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如果继续在国外的公司待下去,可能职业生涯也到头了。”李阳表示,2008年,他开始萌生回国创业的想法,并开始考察国内多个城市,在犹豫不决时,广州开发区工作人员务实和勤勉打动了他。李阳回忆,2010年留交会之前,广州开发区招才引智团队到波士顿找到他,“当时,他们费了很大周折,到了晚上10点多才到我的所在地,跟我谈到凌晨。第二天,他们还精力充沛继续干活。”

        2011年底,李阳回来创业。现在,这位美国哈佛大学微波射频集成电路博士后及其领导的慧智微电子凭借全球独创的技术,已经走在了前端芯片、模组领域的前列,有望成为世界范围内移动终端射频的领跑者。

        ●撰文 朱伟良 陈景收 陈思勤     叶 国 郭哲涵 吴 迪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75076号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