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解密黄埔智造:广州东部崛起创新高地,致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6年03月15日        版次:GA02    作者:裘萍 林宏贤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 崛起的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



    广州开发区,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实验室正在进行产品研发。

    新黄埔“十三五”目标

    2015年,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19家,2020年超过1000家

    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1%,2020年达到60%

    2015年,全区拥有5家国家级孵化器,2020年将达到10家

    2月16日,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创新实践”项目从23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唯一的特等奖。“开发区式”创新再次被推上前台。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创新底气何在?“开发区式”创新的“路数”是什么?新黄埔如何发挥“组合优势”助力创新,引人瞩目。南都记者日前走访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老工业区形象渐行渐远,一个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广州创新高地正在冉冉升起。

    六大新兴产业 推动转型升级

    在广州的政经版图中,黄埔以老牌工业区身份存在多年。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石化、汽车、修造船、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占相当大比重。回望“十二五”,当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巨大压力时,新黄埔经济社会还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关键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起了作用。

    目前,新黄埔有1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园区,形成了电子、汽车、化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食品饮料、金属制造、生物健康四大500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平板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医疗)、电子商务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推动新黄埔乃至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据悉,去年全区集聚智能装备企业60多家,实现工业产值110亿元,近五年持续保持20 %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有望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500多亿元,成长飞快。生物医药(健康医疗)产业目前规模将近500亿,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加速器。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增长,聚集了200多家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300多亿元。

    去年广州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明显高于广东省、广州市平均水平;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贡献了51%的工业总产值,有效弥补近几年加工贸易产值下降的缺口。

    此外,“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创新实践”项目在今年全省创新驱动大会上惊艳亮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统计显示,全区已建成4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孵化面积达到360万平方米,成为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孵化器集群。2015年7月22日,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现场会在广州开发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和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作了重要讲话,对广州开发区孵化器建设给予高度肯定。朱小丹特别指出:“广州开发区依托龙头企业形成了三种专业孵化模式:内生孵化、外延孵化、协同孵化,在产业链上下游产生较强影响力。这些经验做法值得认真学习推广。”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也为自己定下目标:力争未来三年,孵化器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达到10家,在孵企业超过5000家,着力打造成为华南地区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核心载体。

    未来五年把握科技创新

    广东目前拥有3个片区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己任。广州开发区、新黄埔的创新“路数”似乎是以高端创新型企业的集聚为特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总抓手和核心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并且要求广州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勇挑重担。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到该区调研时指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区,要求该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际创新资源聚集区。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在去年8月召开的中共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该区把“创新驱动、提质升级,勇当广州改革发展排头兵”确立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核心任务,大力推进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建设。“科技创新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最大的优势。”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志英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国家战略,以提质增效为核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构建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精尖现代产业体系。特别在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要素方面,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要更多发力。

    新时期的竞争,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将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的生力军。就在去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省政府的建设方案中明确以广州高新区为核心开展建设工作。这仿佛又给开发区的创新创业打了一剂兴奋剂,该区将致力打造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也为对接国家中心城市新定位递交创新责任状:未来5年(到2020年),全社会R & D (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国家级孵化器达到10家,在孵企业超过5000家。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创新、创业、创富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招商

    欢迎机器人智造 瞄准500强招商

    “良禽择木而栖”这句话用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招商引资上再合适不过。招商引资的水平代表一个区域,特别是像开发区一样的经济功能区的发展质量。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希望吸引怎样的“良禽”来栖呢?据南都记者观察,该区瞄准构建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精尖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2月广州市“两会”期间,陈志英称,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平板显示、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都欢迎;新业态、新产业方面,以激发产业活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为目标,聚焦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重点发展引领制造业发展趋势、制造与服务相融合、跨界融合的新产业和新业态;从服务业看,欢迎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检验、检测等。

    “我们将创新招商模式,完善全链条全覆盖的大招商网络体系,强化精准招商,突出开展总部经济和创新型产业的对口招商,重点面向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陈志英称。

    揽才

    汇聚32名院士“最强大脑”引领创新

    2016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营造创新氛围上有何大动作?

    据记者了解,1月27日,广州开发区党工委2016年第一次工作会议暨黄埔区第一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已为全区“十三五”良好开局定下部署:

    首先,加快推进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新增孵化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实施金苗工程和瞪羚计划,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形成初创企业、高成长企业、领军企业共生发展的金字塔结构。重点推动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等新兴研发机构建设运营。

    同时,加快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出台“2+11”人才政策体系,加快聚集一批领军人才、国际金融投资人才,引进培育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骨干和紧缺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强化人才服务,推行人才创业服务券,促进高层次人才租购房、交通出行、子女入学便利化。建设好广州国际人才城,新增领军人才和项目20个以上。据悉,该区目前已聚集了32名“两院”院士、50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6个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44名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8名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被列为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此外,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上发力。实施财政资金精准扶持,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尽快获批,积极筹备知识产权国际论坛,推动国家专利导航发展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建立政府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打造国家级科技金融核心功能区;加强企业上市改制辅导,实现“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60家以上,支持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做大做强,力争挂牌的区内企业突破300家。

    交通

    千亿基础设施投资打造宜居宜业城区

    区划调整后,新黄埔拥有五大优势,分别是海丝起点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的规模优势、集群发展的产业优势、人才引领的创新优势、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

    新黄埔努力在广州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和总体部署当好三个角色:一是当好广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的“主力军”,二是当好广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路者”,三是当好广州培育引资引智新优势的“顶梁柱”。

    ——— 陈志英

    2014年,新黄埔由老黄埔和萝岗区两个行政区合并组建而成。在这块新的行政区版图上既有广州开发区,也有老黄埔区、老萝岗区,目前实行的是功能区与行政区“分设不分家”、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

    老黄埔区是支撑珠三角发展的重要物流中心和能源供应基地;广州开发区是广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地,原萝岗区已初步建成宜业宜居的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

    两个特色鲜明的行政区合并而来的新黄埔如何发挥“组合优势”助力创新呢?

    知识城不搞大规模旧改

    新黄埔区内经济功能区密布,1998年即开始规划的科学城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300多亿元;2010年奠基的知识城可开发建设面积6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投资超590亿元;2011年开始运营的生物岛占地面积1.83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投资75亿元;规划占地近45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区仅去年就完成投资60亿元……然而,这些功能区的地理空间概念始终建构不起来。

    为此,2016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提出将进一步对接广州市三大战略枢纽和一江两岸三带布局,按照“北拓、中聚、南优”的总体思路,整合优化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临港经济区三大板块,形成三足鼎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根据规划,北部以中新广州知识城为核心,辐射带动镇龙等周边区域发展,着力构建连接全球的区域创新体系,吸引和培育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打造知识经济新标杆;中部以科学城为核心 ,整 合 长 岭 居 、天 鹿湖、东区、永和、云埔等片区产业、生态资源,促进高端资源聚集发展,打造宜业宜居的自主创新高地;南部以临港经济区为核心,促进西区、保税区、生物岛等沿江功能片区一体化发展,打造城市功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和现代化气质的滨江新城。

    其中,中新广州知识城承担“北拓”功能。这个被广州市“十三五”规划定调“打造知识经济高地”的区域,惹人瞩目。

    陈志英称,知识城的建设依据四个原则:生态、绿色、智慧、和谐。知识城本身生态基础好,城市建设必须把生态的优势保持好和发挥好;绿色,意味着规划建设过程要注重资源的集约节约和节能环保;智慧,就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建设和提供包括互联网、智慧电网、信息化创新平台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谐,知识城今后不搞大规模旧改,而是按照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让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就好像瑞士,葡萄园、农田、牧场仍然可以保留在城市里面。”他认为,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让乡村也得到发展,乡村和城区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产城融合发展。

    路网建设今年起见成效

    老黄埔和原萝岗区带来的产城融合问题始终困扰新黄埔。区内产业园多、企业多、上班族多,但始终欠缺生活气息。在今年广州市“两会”会议间歇,陈志英跟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十分有同感,“如何留住高端人才在黄埔区不光工作还扎根生活,这的确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他认为,首先要解决交通便利,再是生活配套。

    梳理新黄埔区挂牌以来所有重大部署文件,交通建设都被放在突出位置加以强调。2016年,地铁6号线二期将开通,地铁13号线、知识城线、21号线三条新线在加紧推进。用以打通老黄埔和原萝岗之间交通联系、联通外部的“八横八纵”路网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

    据透露,“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级层面投资的外围交通改造加上黄埔区内部的交通和城市改造,约有1000亿元基础建设投入。

    陈志英表示,现在大家可能感到去萝岗道路不方便,不过“从2016年开始,随着地铁的陆续开通和道路的拓展,市民会逐步感受到新黄埔的交通便利。‘ 十三五’期间,新黄埔的交通、城市配套等一定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陈志英同时表示,“教育和卫生需要政府花很大力气,我们要尤其着力推进。未来随着黄埔区人口聚集,学位和教学质量都要跟上。”

    统筹:南都记者 裘萍

    采写:南都记者 裘萍 实习生 张雷 肖玮 夏丹 通讯员 叶国 黄于穗 摄影:南都记者 林宏贤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75076号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