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6-01-06
近日,以色列创新与广东制造研讨会(下称研讨会)在广纺联创意产业园举行。来自园区内外企业的代表纷纷聚集于此,期待与来自以色列的丹尼尔先生进行思维的 碰撞。丹尼尔是中国与以色列交流中心的创始人和主席,一直致力于加强中以两国政府、学术、私营企业之间经济和商业联系。在研讨会上,他带来了多年来对接华 尔街资本,并在以色列物色最佳项目进行资助和孵化的经验。
向来不缺国际元素的广州,当前正在着力构建国际创新枢纽。广州与以色列是多年的老朋友,但广州是否真正了解、熟悉这位老朋友的创新秘笈?除了引进技术、输出企业以外,广州还能向以色列学什么?
创新国度炼成记
“在以色列,不管到哪一个咖啡馆,都能遇到正在谈论自己商业计划的创业者。而到了企业,创业者们也乐于带动新人,有一种导师的精神。”丹尼尔认为,以色列这种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值得广州借鉴。
硅谷之外,以色列被认为是另一大创新“国度”。世界经济论坛最新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在以色列,每2000人中就有1人创业,平均8小时就有1家创业公司诞生,以色列在创新方面位列前茅。
在研讨会现场,丹尼尔着重提到了以色列的智慧城市建设:“在特拉维夫,我们可以实现对城市的全面监护。比如在路灯里可以安装各种传感器,从而实时获取城市环境的各项‘体征’”。
《创新国度——以色列》一书中写道:是什么让以色列具有如此强大的创新能力?最明显的答案是集群效应。集群由高密度的名牌大学、大型企业、创业公司组成, 还有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系统——包括供应商、大学、大量的工程师人才以及风险资本。此外,以色列军队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用于发展尖端科技,正是因为这些 实质性的投资,大量的科技和人才资源溢出到民用经济领域。
而在广东省非洲投资贸易联盟副主席陈思看来,以上要素,其实广州都具备,“关键是如何融会贯通”。
“目前,以色列的技术和广东强大的生产力的结合已初具规模,在世界上具有很强影响力。”陈思透露,广东省科技厅将在2016年4月份对以色列的先进生产技术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引进。“这也将是一次全面、深入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好消息。”
广东省行业协会联合会会长龚少林表示,即将建立的广纺联创意产业园——中以交流中心将组织中以两国政企互访学习,引进以色列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 主要包括项目引进、产品展示、众筹与交易、活动与培训组织、平台运营、技术转移、模式借鉴、条线对接、园区宣传、金融资本支持等工作内容。
“2016年4月,省行业协会联合会也将组织一批企业家到以色列进行参观学习,吸收对广东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有益的经验”,龚少林说。
粤式创新的以色列“基因”
去年底,在距离以色列8000公里之外的中国海滨小城汕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举办了建院启动仪式。
尽管中国已有9所“洋大学”(其中2所尚在筹建中),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将是唯一一所冠名“理工”类的中外合作大学,也是广东省与国外合作创建的第一所大学。
其实,近年来广州与以色列的合作十分频繁。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安亚杰告诉记者,“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2009年开始运转。这是继上海和香港之后,以色列在中国设立的第三个总领事馆。”
以色列的科技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广州市政府通过对接以色列在生物技术、机器人、孵化器管理和创业投资等领域的创新资源,加快提升广州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构建国际创新枢纽。
去年底,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正式签约。该基金规模为6.06亿元人民币,基金将委托给由以色列苏格-基莱特曼博士团队为主导的以琳创投公司管理。
2015年,首个中国与以色列合作打造的机器人研究院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落户广州开发区。据了解,广州开发区于2013年11月获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中国四个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之一,并纳入了两国高技术项目对接工作机制。
随后,广州中以机器人研究院、广州中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孵化基地正式揭牌,中以合作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广州中以机器人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等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中以合作为何频频选择广州和广东?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此前曾表示,广东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目前正处于经济全面深刻转型的一个关键阶段,最核心的战略 是创新发展战略。而以色列最大的特色是一个创新的国度,中以合作、广东和以色列的合作,有助于把创新作为共同努力的重点方向和项目合作最大、最突出的亮 点,将成为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高端的、国际化的强有力引擎。
中以基金将委托以琳创投管理,以琳创投董事长、前以色列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兼部长苏格·基莱特曼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中以两个历史古国在经济领域,将展开一 种新的合作方式。广州生物医药领域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今后我们将履行承诺,通过加强生物产业的合作,促成两国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