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5-09-18
□“八证一章”缩短至8个工作日 行政审批一局集中管理 □汇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力争引进培育五千创新企业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内聚集了许多新兴科技企业。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在不久前召开的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志英表示,新的黄埔区将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广州优化提升“一江三带”布局中有更大作为。他在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奋勇争先、奋发有为”的排头兵精神,在新一轮创业征程中,把排头兵精神内化为新黄埔人的共同基因和价值追求。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开放是发展的永恒主题。陈志英表示,必须继续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当好试验田;要强化开发区集中精简、灵活的功能。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产业空间广阔、产业配套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创业环境优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迎来创新发展的历史最佳机遇期。
●南方日报记者 刘茜 成希
“两城一岛”培育知识经济产业集聚带
冠昊生物(SZ300238)如今是国内再生医学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但当年创业可谓“举步维艰”。2006年,广州开发区科技局相关领导“三顾茅庐”,说动冠昊生物董事长朱卫平把企业搬到广州开发区,因为入驻科学城国际企业孵化器,才有了后来冠昊生物的顺利发展。提起当年往事,朱卫平仍然感慨万千。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行业孵化周期长,许多企业往往要用10年才能拿出第一个产品。最近两三年,广州开发区内像冠昊生物这样培育了10年的生物医药集群将集中进入成果期。
其实,如今广州开发区不仅生物医药产业果实累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其中威创科技、安凯电子、万孚生物、冠昊生物、洁特生物、瑞博奥生物、禾信科技等50多家优秀科技企业已买地建设科技园或实现规模化生产,并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据了解,整合之后的新黄埔,“两城一岛”是核心,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依托优质发展空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在未来培育知识经济产业集聚带。
科学城,1998年12月正式奠基,规划总面积37.47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亿元,建成生物、电子信息等1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获批3个省级、2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聚集了电子信息、平板显示、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六大新兴产业企业1177家,占科学城企业总数的70%。
据介绍,未来科学城将提升城市配套功能,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突出创新创业元素,活跃创新创业氛围,发展壮大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加速高新技术产业、新型研发机构、高端人才集聚。
到2020年,力争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500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总部集聚区,把科学城建设成为珠三角创新高地、世界级研发中心。知识城的功能定位则是打造未来城市样板区。陈志英在《报告》中指出知识城将“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抓手,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智慧产业,实施地铁、交通路网、安置区、产业配套、公共服务、水利及景观六大基础设施工程,打造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建设于2010年的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目前累计引进项目109个,其中产业项目58个,正在推进腾飞科技园、知识产权和检验检测等十大专业园区建设。
未来,中新广州知识城将提升为国家层面合作项目,重点推进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产业招商、金融创新、社会治理、社区建设等领域合作。
另一载体生物岛,目前,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三期标准产业单元投入使用,引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广药集团研究院等重大项目落户。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打算在“生物岛”上壮大生物产业规模,建好国家“千人计划”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示范园,用好中以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做强广州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等产业发展平台。到2020年,力争新引进国际国内生物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大型生物企业和研发机构20个,新培育引进高质量生物技术、生物能源研发和产业化项目200个。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引领珠三角
今年6月底,国机集团成立的国内唯一一家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落户科学城,总投资10亿元,主要为广州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及技术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谢少锋称,国内不少城市向研究院伸出“橄榄枝”,但最后之所以选择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因为这是广州智能装备产业最密集的区域,贴近企业,不仅能为区内智能装备企业保驾护航,还能提供研究案例。
黄埔区党代会报告中提出,黄埔要在广州“一江三带”(珠江经济带、创新带、景观带)规划中打造核心节点,促进西区、东区、永和、云埔工业区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建设知识城、临港经济区、科学城、生物岛,培育知识经济产业集聚带。
如今黄埔已形成1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园区,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四大500亿级产业集群,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等强劲军团。
早在2013年,国家发改委与欧盟委员会联合声明将广州开发区作为中欧区域政策合作的首个试点地区。通过该合作机制,来自欧盟委员会的官员及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波兰、西班牙等国家的地区政策总师政企代表团亲赴广州,向中国企业宣讲欧盟区域合作投资政策,双方还共同举办示范企业推介会、合作试点地区项目对接会。
“说实话,智能装备产业等前沿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里。政府搭建这样一个中欧企业对接平台,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双方企业的信任感,让我们的企业克服恐惧感,大胆‘走出去’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让欧盟的企业更加放心地‘走进来’,与我们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广州市开发区发改局副局长周成就透露,广州开发区还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我国四个在搭建“中以(以色列)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之一,开发区近期正在跟以色列的机器人协会谈合作,他们计划在与开发区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广州中以智慧智能装备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孵化基地,这个公司专注于把以色列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对接过来。
在政府的大力鼓励推动下,不少企业已经勇敢迈出第一步。珐玛珈广州包装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端医药包装设备生产的公司。2010年,该公司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成立了研发中心。同时,区政府对于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重视也吸引了大批研发设计和检测机构落户开发区。
目前,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已明确落户科学城,总投资10亿元,主要为广州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性方向决策及技术支撑。而且,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拟在该区投资建设的国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部及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项目也计划扎根开发区,总投资预算为2.4亿元,规划改造场地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预计于2017年底建成。搭建产学研平台,政、企、研三者合力,无疑为开发区企业加快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的攻关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据悉,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探索实施“智能制造计划”,鼓励区内传统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技术,结合企业工艺技术装备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选取一批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试点,建设无人工厂示范企业。研究设立机器人示范应用专项资金,对应用本区企业研制生产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的企业,由财政部门按照销售金额的10%给予应用企业奖励,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套。
此外,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还将打造新引擎,在“互联网+”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培育引进一批驱动力强、效益好、质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平板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抢占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竞争高地。
“用5年时间完成鱼珠核心区改造,建成保利鱼珠港、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状元谷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把临港经济区建设成为珠江上的一颗明珠。”陈志英在报告中说。
“小政府”服务“大市场”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在过去萝岗区和老黄埔基础上融合而成。以开发区引领带动行政区支撑保障,形成精干的“小政府”。
据了解,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成立后一方面强化开发区集中精简、灵活高效的机制优势,创新用人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特殊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的园区开发和管理方式。
另一方面,强化行政区整合资源、服务全域、整体运行效能,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全面履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责。
新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迫在眉睫。政府服务企业是开发区的老传统,按照企业成长路线图,广州开发区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完整的孵化链条,分别针对科技型企业四个发展时期的不同需求,分阶段给予资助和配套服务。同时,鼓励科技型企业自建孵化器,完善“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孵化链条。
广州开发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一个创业的Idea萌发时,可以首先进驻“创业苗圃”。广州开发区出台了《大学生科技企业扶持办法》等政策,鼓励区孵化器建设大学生科技创业苗圃,作为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归国留学生)创业的主要孵化场地。
当一个企业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时,就差不多可以从孵化器里毕业了,但在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前,建厂房园区都是不划算的,因为此时企业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要把投入用在增资扩产、招兵买马和渠道扩张上。为了解决这部分企业的需求,广州开发区建设了70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加速器,通过提供加速发展的软硬环境,助其迅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目前,位于萝岗火村的广州科技企业加速器已入驻企业71家,其中50%毕业于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如广州禾信分析仪器、百奥泰生物科技等优秀企业,都是从成立之初就在广州开发区孵化毕业,如今已进入上市准备期。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成立,“小政府”将服务于更大市场。今年,广东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其中,广州开发区是全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标准”改革的唯一试点区域。
“能不审批就不审批,不审批还要管得住。”广州开发区政研室主任陈永品透露,广州开发区将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监管方式。能够通过事后备案实现监管的,一律取消事前审批,加强执法抽查;能够通过事前网上登记备案的,取消现场办理和审批,加强监督检查;能够通过招标、竞拍等形式实现有限资源分配的,取消审批,建立退出机制。同时探索将市场监管对象划分为禁止类、管制类、自律类三类,并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
在招商过程中,不少企业反映办证流程太长。开发区于近期成立区行政审批局,对于企业呼声强烈、直接影响投资效率的审批事项,从原有职能局剥离并纳入行政审批局实行集中审批,涵盖建设项目的立项、土地供应、规划报建、施工图和建设、竣工验收全链条。
据了解,“八证一章”办理业务审批时间大大缩短至8个工作日,企业只需往返两次:一次提交材料,一次领取结果即可完成办理。
18项政策引资引技引智
创新型的产业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要吸引、留住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要在人才创业发展的环境上下功夫。未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要打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水平,为高层次人才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创业的空间。
为吸引高素质人才,开发区对购房补贴最高给予100万元。在开发区发布的“引资引技引智”政策概览中,足足18项利好政策。光是一项人才政策,即给予区领军人才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资助,给予院士创业团队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资助。其中包括了最高100万元(税后)的购房补贴,还有贷款贴息、办公场所租金补贴、租房、交通、安家费等等。
为了留住人才,产城融合,也将成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目标。
实现产城市融合,除了实施珠江黄金岸线产业转型、功能重塑,黄埔还将构建连续的沿江公共开放空间,打造精品江岸,实现滨江地带从传统港口形态向现代都市景观转变。
与此同时,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完善现代交通体系,围绕对接中心区、打通大动脉、联系各组团,构建“八纵八横”主干路网,实施一批道路改造,建设新型有轨电车线路,构建立体式多层次交通网络。
贯通临江大道、花莞高速等外围道路,推动穗莞深城际铁路建设,强化对外交通联系。建成开通地铁6号线二期、13号线、知识城线、21号线,开工建设地铁7号线二期、5号线东延段、6号线三期、19号线,同步推进地铁网络、快速公交系统延长接驳,保障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全面完成疏港道路建设,实现生产生活交通分流。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也是产城整合必须条件。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提出了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为留住人才,他们将创新办学思路,整合扩充公办教育资源,探索形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基础教育国际化创新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加快缩小城乡、片区、校际间教育差距,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落实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一系列举措。
文化是城市的凝聚力。要让产业与城市交融,黄埔还将实施文化形象培育工程。全面推动南海神庙、黄埔军校、玉岩书院、华峰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高标准建设广州海事博物馆、南海神庙文化旅游产业区,提升黄埔在“海丝起点”世界城市群中的影响力。利用长洲岛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区。
眼下,广州开发区还将引进新加坡知识产权学院办学模式和研究力量,依托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成立知识产权研究教育培训基地(研究院),培养知识产权与商业融合的高端人才。据悉,北大华南知识产权研究院已落户广州开发区,目前研究院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即将启动运作。